北方尚武,自古已常,西北更是如此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武人尚黑,多以黑布裹劍,秦以武而并六國,秦旗為黑。
茯茶以黑茶為源,于伏天而制,故稱茯茶。自漢唐始,至明清得以昌盛。
舊時中土茯茶多邊銷,北至西北,更沿絲路至西域、中東,迢迢長路,以商客馬馱販之,每每供不應(yīng)求。
北人多食牛羊,西北更是如此。食牛羊者,必飲茯茶,倘多肉食而無茯茶,易梗而殆。此乃其茶盛于北方而昌于絲路之本。
今人無論南北,飲食皆多肉,適以茯茶化之,飽食亦無憂。
西北關(guān)中,乃平原也。其土地平坦,沃野千里,涇渭佳水湯湯,山川形勝,此間有一茶鄉(xiāng),據(jù)涇河以北,名曰涇陽。
涇陽制茯茶,其根源于唐宋,盛興于明。
成祖六年,朱棣以興西域貿(mào)易為旨,拓百工,興商貿(mào),彼時西安府為陜甘重鎮(zhèn),故格外昌隆。
涇陽位西安城東兩百里處,乃關(guān)中腹地也。此間鄉(xiāng)里,盛產(chǎn)茯茶,因?qū)侔朕r(nóng)半工,其間多工序,故茶工遍鄉(xiāng)里,鄉(xiāng)間一派繁榮。
古今絲路,繁榮不息。涇陽茯茶,于明清時即遙運(yùn)至青藏、蒙古一帶,時而同鹽一道,販至西域波斯一帶??芍^源遠(yuǎn)流長。
茯茶之根本
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菩提。
涇陽制茯茶,盛時逾百家,近代以來,歷史跌宕,幾易其貌,傳至今下,以元順為大。
元順制茶,從選料至發(fā)花,其間多重工藝均頗為考究。如此一來,可謂:換盞千余杯,其味舊曾諳。
元順之茯,其茶湯之味,入之則怡,使人心悅也。其源、具、造、器皆為考究,煮、飲、事、出均有來歷。自茶山之木葉,至湯盞中色味,皆有樸素心腸,放空自我之效用。